社群运营是社交还是社群?有何不同?

来源: 运营指南 运营资讯


社群简单认为就是一个群,但是社群需要有一些它自己的表现形式。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社群它要有社交关系链,不仅只是拉一个群而是基于一个点、需求和爱好将大家聚合在一起,而是要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持续的互动关系;成员间分工协作,具有一致行动的能力,我们认为这样的群就是社群。


那么我们通常讲的社群和社交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NO.1
结构差异

社交类产品以个人结构展开,社群类产品以群体结构展开。像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产品,人们的互动范围不存在某个客观的边界,一切都是通过关注或添加好友,以个人视角展开的,每个人看到的信息都不一样。


在这样的社交网络整体规模还不大,或是着眼于某个局部的时候,由于人们的行为和规范还不够多元化,因此也会具备一定的社群属性。


例如08年前后的twitter中文圈,大多是以讨论科技和意识形态为主。但是当其规模越来越大,网络效应充分发挥威力的时候,社群属性就变得非常单薄,虽然经常会出现一些集群性质的群体活动,但并不存在长久持续的群体凝聚力。


NO.2
阶级差异

社交类产品无领袖或组织者,社群类产品有领袖或组织者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交网络关系当中,奉行的是人人平等并非是指影响力的均等,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中,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平等的。


社群则不然,行业内的老话说“好社区是运营出来的”,社群当中的成员从来不是完全平等的,社群需要领袖或管理者,否则群体规范的维持成本会大幅增加,群体凝聚力不断被削减。


但是社群领袖、社群管理者的行为并不是一个强硬姿态的社群法则制定者,不同主题的社群需要不同类型的社群领袖。


NO.3
意志差异

社交类产品强调个人的意志,社群类产品强调群体的意志以个人视角组成的信息结构,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内容和信息只作为人的附属物存在。它以个人的体验为核心,更强调让人们表现自己的个性、突出“我,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社群产品则不然,虽然在一个社群当中,人们也会有分工,也会展现自己的个性、突出自己的识别度,但这些行为都是在群体意志之下进行的,社群更加强调“我们,相互之间有什么相同”。


例如,一个旅行爱好者的社群中,人们也会发表游记和攻略来展现自己,但如果你发表一些和旅行毫不相关的内容,就会遭到人们不约而同的排斥。


NO.4
权利差异

社交类产品不存在群体规范,社群类产品强调群体的规范除了法律法规和一般道德伦理对人们的约束之外,在社交类产品当中我们并不需要遵守什么规定,社交平台中也很难自发产生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每个人的行为都只代表他自己,是其展现自我的手段,即使某些行为遭到大多数人的反感,也不会遭到任何惩罚。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面对不符合自己期望的言行,每个人可以做的,最多是堵住自己的耳朵,而无权阻止他人讲话。


但是社群的法则却完全不同,每个社群会有自己的一套独立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成员,比如我们这一代人最为熟悉的:学生行为守则和论坛版规。就是这样的东西,社群规范体现了群体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每个社群成员的言行会被限定在社群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同时也会被其授予一种可以处罚那些不遵守社群规范者的权力。




社群和社交在目的、内容、互动方式、影响力和关系建立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于社群运营者来说,理解并善于利用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群,提供有价值的互动和共享机会,以促进社群成员的发展和合作。



扫描下方二维码

持续关注运营指南

为你免费提供品牌增长方案


运营指南官网文章.png